各教学单位:
为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学校现开展2021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学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均可申报,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素质拓展教育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
二、申报类型
申报课程分为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等4种类型。(各类型课程内涵解释见《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附件7))
三、申报数量
| 
 序号  | 
 教学单位  | 
 申报课程数量(含各类申报课程)  | 
| 
 1  | 
 材冶学院  | 
 不少于9门  | 
| 
 2  | 
 电信学院  | 
 不少于9门  | 
| 
 3  | 
 化工学院  | 
 不少于9门  | 
| 
 4  | 
 机械学院  | 
 不少于9门  | 
| 
 5  | 
 计软学院  | 
 不少于7门  | 
| 
 6  | 
 管理学院  | 
 不少于7门  | 
| 
 7  | 
 土木学院  | 
 不少于6门  | 
| 
 8  | 
 理学院  | 
 不少于5门  | 
| 
 9  | 
 经法学院  | 
 不少于7门  | 
| 
 10  | 
 艺术学院  | 
 不少于4门  | 
| 
 11  | 
 建艺学院  | 
 不少于6门  | 
| 
 12  | 
 矿业学院  | 
 不少于3门  | 
| 
 13  | 
 应用学院  | 
 不少于8门  | 
| 
 14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不少于1门  | 
| 
 15  | 
 体育部  | 
 不少于4门  | 
| 
 16  | 
 创新创业学院  | 
 不作具体要求  | 
| 
 17  | 
 外语学院  | 
 不作具体要求  | 
| 
 18  | 
 国际教育学院  | 
 不作具体要求  | 
四、申报条件
1.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将课程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3.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
4.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5.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课程教材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6.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7.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五、申报要求
1.申报课程应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课程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1)获得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的课程;
(2)参与辽宁省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课程;
(3)以 MOOC 或 Spoc 方式应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优质课程;
(4)依托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的社会实践类课程;
(5)获得省级以上“大创年会”、“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的课程。
2.课程负责人截至2020-2021(二)至少完成本课程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教学建设和完善。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课程授课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从事本科教学2年及以上,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每位教师只能主持申报或参与1门课程。
3.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必须是讲授该课程的教师,不允许挂名参加。
4.课程教学理念先进,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为中心地位。
5.名称相同的课程,只能按照同一课程申报,不允许教学单位重复申报。
6.课程已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或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的,不允许再重复申报。
7. 各学院要严格把关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对申报课程网上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核查确保申报课程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六、其他要求
1. 申报材料
(1) 申报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的,需提交申报书和《线上一流课程数据信息表》(附件2)电子版。
(2) 除申报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外,申报其他类校级一流课程的,只须提交申报书及相关支撑材料电子版。
2. 请于6月4日11:00前,各学院将汇总表、申报书、相关支撑材料的电子版以”学院-课程-负责人”命名打包以学院为单位发至邮箱kdjxjsk@126.com;汇总表纸质版签字盖章后交至教务处教学建设科(明睿楼215)。逾期不报,不予受理。(除汇总表须签字盖章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外,其他所有材料只须提交电子版。)
3. 学校将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
4. 请各单位申报各类别课程的课程负责人扫描二维码加入“校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群”。
  
5. 课程申报咨询联系人
联系人:田英 韩燕妮 联系电话:5928195
教务处
2021年5月21日
- 附件 1【附件5 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docx】 已下载次
 - 附件 2【附件2 线上一流课程数据信息表.docx】 已下载次
 - 附件 3【附件4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docx】 已下载次
 - 附件 4【附件3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docx】 已下载次
 - 附件 5【附件6 赢博平台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xlsx】 已下载次
 - 附件 6【附件7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docx】 已下载次
 - 附件 7【附件1 线上一流课程申报书.docx】 已下载次
 


